信息簡報
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
上海市進出口公平貿易行業工作站
2024年第2期(總第75期)主要內容
法國礦業集團埃赫曼(Eramet)與其陷入困境的新喀里多尼亞鎳礦子公司SLN在財政擔保問題上與地方當局發生爭執,從周四開始,SLN經營的部分礦山將面臨停產。埃赫曼在聲明中稱,SLN準備暫停其在新喀里多尼亞北部省的礦山活動,因省政府拒絕短期延長擔保期限的要求,而擔保是用于支付潛在的環境修復費用的。
Eramet表示,該公司正在與法國政府就相關擔保的延期協議進行磋商,擔保將于本周三到期,有效期為12個月。該集團補充稱,自2020年以來,Eramet一直為SLN提供此類擔保,因這家鎳生產商自身無力提供擔保。新喀里多尼亞鎳礦公司在新喀里多尼亞南部的一家冶煉廠加工開采的鎳礦。法國政府一直在就拯救該行業的一攬子計劃進行談判,其中涉及數億歐元的貸款和補貼,以換取采礦許可證、出口和能源基礎設施的改造。
(來源:Mysteel)
歐盟能源專員卡德瑞·希姆森(Kadri Simson)在訪問澳大利亞時表示,自由貿易協定有助于澳大利亞和歐盟在能源轉型關鍵節點上鞏固雙方關鍵礦產合作。去年,雙方關于貿易協定的談判破裂,澳大利亞對其農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受阻不滿。雙方還希望在鋰、銅和鎳等關鍵礦產方面開展合作。希姆森表示,自由貿易協定將“有力推動”關鍵原材料供應合作,增加澳大利亞重返談判的壓力。
“正如歐盟熱衷于通過投資關鍵礦產勘探開發來保障供應鏈安全一樣,澳大利亞采礦業也在呼吁更多投資”,希姆森周一在堪培拉表示,“但只要我們的貿易繼續遭受歧視,結局就會相反”。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產鋰國,但是很少想歐洲出口能源轉型金屬。澳大利亞政府數據顯示,2022/23財年,該國98%的鋰輝石出口到中國。希姆森透露,她一直在與澳大利亞資源部長瑪德琳·金(Madeleine King)就關鍵礦產協議進行對話,“很快”會有更多消息。但是,她補充說,歐盟仍希望恢復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我一直在告訴澳大利亞同行,希望再次接觸并回到談判桌上來”,她說。澳大利亞堅持認為,在2024年歐盟選舉之前,任何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都不太可能恢復。
(來源:騰訊新聞)
智利:3月銅出口收入同比降5.5% 鋰出口額為2.4735億美元
智利央行周一表示,智利3月銅出口收入為4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5%。智利3月鋰出口額為2.4735億美元。此前有消息稱,智利礦業產量在經歷幾個月的持續低迷后開始好轉,該國2月礦業總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7%。根據智利國家統計局(INE)的數據,該國主要的大宗商品銅和鋰是整體產量增長的主導因素。由于銅產量增長9.95%至420,242噸,金屬開采量增加5.5%。
該國的銅供應量全球占比近四分之一。智利為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和第二大鋰出口國。盡管在這兩個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但該國仍在尋求擴大鋰產量,官方估計到2030年鋰產量將增長70%,未來10年鋰產量將增長100%
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209萬輛 出口30.7萬輛
4月10日,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汽車行業經濟運行起步平穩,實現良好開局。具體來看,汽車產銷呈現較快增長,乘用車和商用車均有良好表現;新能源汽車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市場占有率穩定在30%;整車出口依然保持較高水平,為拉動行業增長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品牌持續向上,市場份額保持高位。3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8.7萬輛和269.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8.4%和70.2%同比分別增長4%和9.9%。節后新車大量上市,車展等線下活動陸續開展,部分地區出臺以舊換新等促銷政策,拉動汽車銷量環比同比呈現較快增長。一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60.6萬輛和67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10.6%,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新能源汽車方面,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6.3萬輛和88.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28.1%和35.3%,市場占有率達到32.8%。其中,3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75.8萬輛,環比增長92.1%,同比增長32%;新能源汽車出口12.4萬輛,環比增長52%,同比增長59.4%。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1.5萬輛和2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2%和31.8%,市場占有率達到31.1%。其中,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178.3萬輛,同比增長33.3%;新能源汽車出口30.7萬輛,同比增長23.8%。中汽協分析稱,一季度,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中,各級別銷量均呈正增長。目前銷量主要集中在B級,累計銷售68.1萬輛,同比增長57.2%。
此外,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中,除20-25萬、40-50萬價格區間銷量同比下降外,其他價格區間均呈正增長。目前銷量仍主要集中在15-20萬,累計銷售53.5萬輛,同比增長18.2%。企業方面,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180.6萬輛,同比增長31.4%,占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6.4%,低于上年同期0.3個百分點。出口方面,3月,我國純電動汽車出口10萬輛,環比增長50.9%,同比增長41%;插混汽車出口2.4萬輛,環比增長56.7%,同比增長2.4倍。一季度,我國純電動汽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增長7.3%;插混汽車出口5.9萬輛,同比增長2.6倍。
另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3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78.8萬輛,同比增長25.2%,環比增長84.9%。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81.0萬輛,同比增長31.1%,環比增長81.3%。3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70.9萬輛,同比增長29.5%,環比增長82.5%。3月新能源車出口12.0萬輛,同比增長70.9%,環比增長52.8%。其中,批發方面,3月我國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37%,較2023年3月31%的滲透率提升6個百分點。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51.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3.6%;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1%。
零售方面,3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41.6%,較去年同期34%的滲透率提升7.6個百分點。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63.3%;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7.4%。出口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2.0萬輛,同比增長70.9%,環比增長52.8%,占乘用車出口29.7%,較去年同期增長5.6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占比新能源出口的82.3%,A0+A00級純電動出口占自主新能源出口的58%。
(來源:中汽協)
1-2月我國鋁土礦進口量同比增4% 預計今年將保持增長趨勢
全球通脹持續回落 國際貿易穩步回暖
中國銀行研究院日前發布最新版《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供需形勢持續改善,各國通貨膨脹延續回落態勢。在此背景下,全球貿易呈現回暖跡象。
該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生產穩定復蘇,特別是制造業生產逐漸從低迷狀態中恢復。受益于此,全球商品需求有所降溫,供不應求狀況持續改善。與此同時,全球利率中樞維持高位,貨幣環境整體偏緊,推動全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回落。同期,受地緣政治沖突影響,蘇伊士運河、紅海等連接亞非歐大陸的國際貿易主要航道運輸效率下降,導致國際能源價格以及相關地區進口消費品價格上漲,驅動中東和非洲部分新興經濟體CPI增速回升。
根據上述報告,2024年1月,在公布CPI數據的73個經濟體中,CPI同比增速下降的有46個,占比為63%。G20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加權平均通貨膨脹率為5%,較2023年底下降0.1個百分點。進入2月后,這一形勢有所變化。同期,在公布CPI數據的37個經濟體中,通貨膨脹反彈的經濟體占比為45.9%,較1月提高8.9個百分點。其中,阿根廷、土耳其、埃及等經濟體通貨膨脹絕對水平高且漲幅較大。中國、越南、菲律賓、泰國、韓國、印度尼西亞等亞太新興經濟體通貨膨脹絕對水平低,但短期有所反彈。此外,美國通貨膨脹再度走高(提高0.1個百分點),下行趨勢暫時被逆轉,不過歐元區和歐洲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仍延續下行趨勢。
展望第二季度,該報告預計,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緩解,商品供需狀況也將持續改善。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制造業產出將繼續穩步增長,亞太新興經濟體出口形勢持續好轉,全球商品供給有望增加。發達經濟體企業破產增加和工資增速放緩將導致需求繼續回落。與此同時,偏緊的金融環境也將繼續對消費和投資需求形成抑制,歐美國家通貨膨脹有望繼續回落。不過,紅海危機和巴拿馬運河干旱問題也將持續擾動全球供應鏈。主要國際航道的集裝箱運貨量、郵輪及天然氣運輸船通行量持續遭受影響,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維持在高位,或將影響全球通貨膨脹回落速度。此外,考慮到全球氣溫升高可能對多國糧食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今年第二季度,國際糧價可能再度走高。由于食品在低收入經濟體消費籃子中占據最大份額,食品價格回升或將加劇低收入經濟體通貨膨脹壓力。
該報告認為,2024年以來,全球貿易呈現回暖跡象,主要經濟體貿易數據普遍有所改善。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貨物貿易晴雨表指數回升至100.6,出口訂單增多、航空貨物貿易和原材料貿易增長成為推動貿易復蘇的主要力量。
然而,受到自然災害、地緣沖突升級等因素影響,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運力大幅下滑,全球供應鏈緊張指數由2023年12月末的-0.16大幅升至2024年2月末的0.10。航道阻塞帶來的運量下降和成本上升,延緩了全球貨物貿易恢復速度。
與此同時,以交通、旅游為代表的全球服務貿易復蘇態勢良好。2024年1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全球航空客運收益公里數(RPK)同比增長16.6%,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其中,亞太、非洲和中東地區的RPK恢復速度較為明顯,成為服務貿易較快增長的重要支撐。
展望今年第二季度,該報告認為,全球貿易增速或將延續恢復態勢。全球通貨膨脹降幅趨緩有利于形成對貿易品價格支撐;美元、歐元等全球主要貿易計價貨幣成本趨降、流動性條件改善,有利于促進貿易融資;疫情影響消退背景下,交通、旅游業的復蘇以及數字經濟發展,將支撐全球服務貿易以較快速度增長。
不過,在此期間,全球貿易恢復也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包括區域沖突可能擴大升級,沖擊供應鏈韌性;航道阻塞對貨物貿易產生拖累效應;多國面臨大選,對外政策可能發生較大改變,加征關稅、強化出口管制等限制措施可能加碼。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